11月22日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徐俐做客胡瑗大讲堂,以“行走的边界”为主题,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成长感悟,带领同学们共同探寻真正的“行走”与“边界”。 讲座由校党委副书记黄建平主持。
讲座一开始,徐俐就以幽默诙谐的语气调侃道自己是个斜杆中年,同时一股字正腔圆的播音腔,引得了全场掌声雷动。徐俐指出,“其实行走呢,既是物理意义上双脚的走来走去,当然也有精神和思想意义上的行走。而我为什么讲到‘边界’这个词,其实就是活在这世上你打算走多远,走多宽。其实你是不知道边界在什么地方的,你只有实实在在去走,用你的双脚,你在精神层面努力去探寻这个‘边界’,你才会知道你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她回顾自己从业三十多年的经历,从小小长沙市广播站的知青播音员到央视知名主持人,从零开始学习普通话到进入央视的大门,从业务起点低到1992年CCTV四台开播成为呼出台号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徐俐一直在跨越自己的边界,也十分感恩时代给予的机会。中央电视台平台大、机会多,她自己也学会了如何去学习成长,适应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她觉得多年来的成功失败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徐俐48岁的时候,中年焦虑一直困扰着她,她表示,当你在这个行业得到了一定认可,业务达到一定阶段时,下一步究竟该往哪走呢?于是她向我们分享了为期十三天梅里雪山的转山之旅。那时的徐俐心里没有想其他的,只是想给自己设一个目标,挑战自己。就这样,徐俐踏上了一条没有回头路的单行线,在经历了反应迟钝、重影、听觉障碍等困难后,她意识自己虽然内心极度绝望,但心中坚定着“我一定能走出去”的信念。重新站立之后的她,本想着在登顶之后能够嚎啕大哭但却只是站在山顶,静静流泪。最后,她模仿李小冉在《东风雨》中的一句台词来总结这次的转山:我今年48岁,我没转过山,也没走过长路,转了我才知道山是可以转的,长路也是可以走的。“经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行走的边界既是脚力上的边界,更是精神意义上的边界。人需要不断地去试探自己的边界,不是人人都有挑战自己肉体和精神极限的机会,一旦有,不妨纵情一试。”徐俐感慨不已。
时间聚焦到近几年,徐俐于2017年退出了自己在央视的第一档节目《中国新闻》,并于同年主持了一档综艺节目。有很多人不解,为何徐俐会选择放弃一档自己熟悉的节目并且还参与与自己风格有很大差别的综艺类节目?徐俐直言,她想挑战一下自我,接下了这档综艺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也是徐俐在自己事业边界上一次成功的试探。综艺,徐俐是可以拿下的,但她认为这并不适合自己,自己生命的底色中不需要这一笔,最终她断然选择放弃。但她表示,根据自己的边界,她知道什么东西最适合自己,她绝对不会放弃新闻访谈,正如周总理所说“外交无小事”,国际新闻访谈的挑战之大,徐俐愿意一直挑战自己的边界,一直行走。
最后的互动环节,师生们积极踊跃与徐俐互动。徐俐就“是什么支撑她继续行走”、“作为女人在职业生活中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怎么样的”等问题做出了解答。她表示,女性一生必须美好,注重个人修养和个体质量大致对等,做到全方面的美好。人活着最大的奢侈莫过于一天比一天美好,往前走,往高处走,往美好走。应台下观众的要求,徐俐献唱了《绒花》,伴随着婉转美妙的歌声,此次胡瑗大讲堂圆满落幕,徐俐也给予了大家最衷心的祝愿,愿我们人人都拥有无比美好的芳华。
学生记者:应璐瑶 施慧馨
摄影:李智鹏 罗淑艺